2019-06-26
2021-03-26
2021-02-05
2020-08-19
2021-12-31
更多關注
2022-06-14
2022-06-06
2022-04-27
胥虹,男,漢族,1987年5月出生,2010年6月加入中共黨員,現任二四七大隊探礦工程院總工程師、項目經理。
一名團員青年的成長,奮斗是最靚麗的底色。一家地勘單位的發展,“地質三光榮”是最深層的精神力量。參加工作十余年來,胥虹同志在野外一線渡過了2700多個日夜,從雪域天山“探鈾”到白山黑水“尋煤”,從剛參加工作時的懵懵懂懂到如今勝任各崗位工作,他用青春年華丈量著大地的廣袤、感受著山川的慷慨,更用最平凡的堅守詮釋著初心使命,一次次撞響“地質三光榮”精神洪鐘,為華勘地勘事業通向高質量發展,架起了一道絢麗的虹橋。
十載磨礪,以苦為樂交出“紅色”奮斗答卷
“一名青年,特別是一名青年黨員,在工作中要像火一樣熱烈,吃別人吃不了的苦,干別人干不了的活……”這是胥虹同志在獲得華勘局青年崗位能手時的獲獎感言,這句話他說了一次,做了十年。參加工作以后,胥虹同志先后在新疆伊犁蒙其古爾原地浸出采鈾項目、新疆烏恰烏拉根鉛鋅礦鉆探項目、黑龍江綏濱煤田勘探項目等多個大型鉆探項目中主持工作,累計為單位完成產值近6千萬元,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。他所到過的施工區域,無一不是自然環境和生產生活條件極為艱苦的地區。云貴高原上天無三日晴,他就整整大半年穿著雨衣,泡在滿是雨水泥水的施工現場中,創造出礦區最高鉆探臺月效率;新疆烏拉根地區黃土漫天,端起飯碗“半碗沙”,他帶著項目組戰烈日鏖嚴冬,憑著過硬工作質量獲得了世界五百強業主的年度嘉獎……十年里,他不知道磨壞了多少工作服,睡過多少跑風漏雨的帳篷,吃下了多少風霜雨雪,但無論是怎樣的艱苦工作條件,他從未抱怨、從不退縮,而是用堅強的黨性交出了一份讓單位滿意、同事認可的“紅色答卷”。
十載求索,以夜繼晝推動“藍色”創新
每次介紹項目施工技術方案或是匯報科研項目時,胥虹總會給自己的PPT選擇一個藍色的底板,隨后對各項工作技術的重點娓娓道來……對鉆探施工行業而言,創新技術方法更傾向于實用,檢驗標準也往往只有一條,就是能不能提高施工效率、降低施工成本。多年實踐工作中,胥虹也始終懷揣著這一條技術思路,對待項目的每一個技術環節。無論現場技術條件如何簡陋,他總能找到推動實用性技術創新的切入點,在一張廢舊床板搭成的辦公桌上,他一筆筆勾畫出了地浸鈾項目投礫罐射吸投礫法設計圖紙,一經實踐應用便大幅提升了項目投礫質量,成為多家核工業系統內單位機臺的投礫首選技術方案;在連續十天和衣而臥,堅守施工機臺思考技術問題后,他自行設計出了大口徑取芯筒礦層取芯技術,巖心取芯率高達90%,巖心原狀度極高,甚至博得巴基斯坦國外同行的一致驚嘆。不僅如此,他在工程地質、水文地質、水平鉆進、定向井施工等領域技術都有涉獵和積累,是一名技術過硬的多面手,更屢次為單位多個B類科研項目提供了技術路徑,助力大隊有效履行服務國家戰略資源需求公益職能,書寫了技術創新的“藍色”篇章。
十載苦旅,以己為燈架起“綠色”通途
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最鮮明的發展主題,也對青年人提出了更高的奮斗要求。十載積累,胥虹如今走上了大隊探礦工程院總工程師崗位,并擔任所在黨支部組織委員,他自身的成長進步與單位發展日臻交融為一個整體。為了提升單位地勘鉆探隊伍實力能力,他時常組織野外一線技術員和施工人員開展黨的理論知識學習、專業技術理論學習,從如何對待艱苦工作要樹立怎樣的思想認識開始,從如何安裝好一個鉆塔、如何降低現場材料損耗開始,手把手為年輕同事們講解黨的號召,講解各類工藝技能與項目管理要點。幾年下來,他一手為大隊培養了十余名優秀技術員與機班長,為單位打造了一支堅實的鉆探技術隊伍,此間,他所負責的項目收益也不斷提升,為大隊高質量發展多出了一條新的“綠色”通途。
工作十多年下來,由于要常年堅守在野外工作一線,胥虹錯過了孩子出生、父母生病、房屋裝修等許許多多家庭大事,卻唯獨沒有缺席過單位下達的任何工作任務。工作中的“鐵漢”在生活中其實也有柔情的一面,不少同事看到過他深夜一個人反復播放著著妻兒的視頻,嘴角上挑、面帶微笑,那微笑中帶著些許苦楚,帶著些許遺憾,更多的卻是毅然與堅定……
人們常說,青春猶如旭日東升,滿是蓬勃的朝氣和無限的希望……胥虹用十年的不懈奮斗,為這句話語加上了一條來自切身感受的腳注——在最艱苦的地方受磨礪、見風雨,在黨最需要,單位最需要的地方長筋骨、增才干,燃燒的青春必將會成為天邊一道美麗的彩虹。
相關新聞
2022-06-14
2022-06-13
2022-06-06
2022-05-31
2022-05-27